有鑑於此,此次SDGs Art 2023 展覽選址在特別具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政大公企中心流光中庭舉辦,政大公企中心由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操刀,本身即以原建築的碎石回填,減少廢棄物與碳足跡等尊重環境的設計手法試圖打造「城市生態跳島」,此次展覽中簡約挑高空間及大面向採光設更大幅減少燈光照明的電力使用,並特別控制照射畫作的燈具數量,在自然採光和人工光源之間取得智慧平衡。
(2023年4月24日,台北訊)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的共識,企業已積極轉型,而減碳的趨勢亦逐漸走入藝術界。由頤德國際Gita.Art主辦、星展銀行(台灣)贊助支持的第三屆永續藝展SDGs Art 2023已於三月下旬圓滿完成。展覽以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主軸;「斯土斯人 盎然重生」為題,透過軟性的藝術為介面,為企業與一般大眾傳遞永續的共好精神與真善美。本次展覽亦實際盤查碳足跡,呼應全球減碳目標,期待逐步建立低碳藝展的模式。
藝術與企業永續文化相互輝映 真善美是核心
本次SDGs Art 2023 展覽共邀約了6位藝術家/團隊,分別為王仁傑、王國仁、可樂王、林銓居、黃敬中與藝數網團隊,創作藝術家除了透過作品中傳遞對永續的訴求,個人也追求永續的生活實踐。藝術家以其細膩敏銳的雙眼,透過油彩畫、插畫、數位藝術,及廢棄樹⽊⽵林的修枝,並經過窯燒火煉的⽵炭⽊炭為媒材創作,展示出看待世界永續發展的想像,再次體現主題「斯土斯人 盎然重生」,土地四季煥發生機與自我修復的韌性。
CSRone永續智庫暨Gita.Art藝術平台創辦人嚴德芬表示,企業永續蓬勃發展,不應只侷限在各式的框架、法規中,否則僅流於形式。而真正的落實與認同,應當是融入企業文化中,體現在各員工日常作業裡。藝術作為表現文化的一種形式,能對各樣事物描述、溝通與傳播,協助企業將永續的精神融入企業文化裡,更顯出永續的真、善與美。SDGs Art 展覽於每年CSRone永續智庫舉辦的台灣暨亞太區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大會同場舉行,增加SDGs 藝術展的美學藝術元素,希望與會的專家朋友們,因知識而來,也能帶著感動而回去。 星展銀行(台灣)致力推動永續,已連續兩年支持SDGs Art 展會,並積極從金融本業落實綠色產品與服務,更計畫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本次再與第三屆永續藝展SDGs Art 2023合作,也希望能透過支持永續藝術創作,喚起社會大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進而擴大正面的社會影響力。
SDGs Art 2023 以三面向行動 大幅減少展覽的碳排放量
本次SDGs Art 2023展覽由易境永續設計顧問協助盤查碳排放量,總計共產生為107.47公斤二氧化碳(Kg CO2),相較於去年展覽大幅減少了三分之一的碳排放量。而SDGs Art 2023團隊透過三大面向的行動,減少碳排放量。首先是照明與投射燈具節用,SDGs Art 2023展會在選址上即經過審慎考量,選擇於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流光中庭舉行。其簡約挑高及西面落地玻璃窗的空間設計,引用大量自然光,可大幅減少展覽所需的人工光源。因此現場僅使用28支15W投射燈,比正常規格減少了21支。
SDGs Art 2023之策展主題「斯土斯人 盎然重生」,今年邀請展出之藝術家為王仁傑、王國仁、可樂王、林銓居及黃敬中,作品形態包括油畫、插畫以及立體炭畫。創作主題則表現出風土人文情懷、寫意山水、充滿想像的綺麗幻影、形體轉換循環再生,以及順應環境變化進而邁向永續重生的概念。本次展會也同時邀請到擅長數據美學的藝數網團隊,該團隊蒐集及分析當下環境數據,透過美麗植物影像顯示所在地區的空污指數。
Joel Makower指出,儘管他在永續領域已深耕多年,仍未必能夠馬上明瞭新聞稿的內容。由於此段文字缺少上下文,更充斥著各樣專業術語(如「絕對排放量」、「二氧化碳當量的甲烷排放」等),非相關背景的媒體很難迅速理解這些數字的意義與訊息的價值。再加上企業往往將溝通任務,委託給年輕員工或外部公關公司,然而他們不一定有能力整合內容和背景,進而使目標受眾無法清楚理解企業永續希望傳達的內容。
2022年瑞士日內瓦大學與盧塞恩大學等5位教授SCORAI在工作坊會議中,整理出藝術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關聯性(Sustainability through Art, and vice-versa. Reflections on the Conference),不約而同指出藝術的力量,可推動永續發展與永續訊息的傳遞。
深耕公關傳播的頤德國際亦關注永續溝通,便在2020年成立的Gita.Art永續藝術平台,期待以藝術為介面,以美育為內涵,將理性的規範、艱澀的資訊傳遞給公眾。Gita.Art更已連續2年舉辦SDGs Art 展會,2023年將以「斯土斯人 盎然重生」為題,重現昔日人們依四季耕耘、順應時節轉換生活的美好意象,並藉由循環,實踐賦予物質重生的永續美學與價值,與觀者一同從藝術省思永續,並帶來改變。
COP26、杜拜世界博覽會皆如此,國內永續盛會「台灣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亦從2021年起,舉辦SDGs Art 2021,首開亞洲先例,結合「藝術」與「永續」,更實踐藝術展覽的低碳行動,彰顯彼此激勵的加乘效應。藝術能夠感動人、觸發觀者思考,更能夠啟發觀者行動。而SDGs Art 展會正是以藝術為介面,讓永續扎根於企業文化,讓個人生活中有永續的理念。
至於法國一本關注當代藝術和環境的法英雙語線上月刊Impact Art News,也從2018年4月以來持續採訪,那些支持生態和SDGs相關的藝術家、策展活動和專案項目。
歐盟倡議「藝術」或「文化遺產」與「氣候變遷」著力最深
放眼國際,目前對於「藝術」或「文化遺產」結合「氣候變遷」,啟動最早、著力最深的機構當屬歐盟。歐盟對「藝術」或「文化遺產」曾經做出清晰的定義,並且早在2010年就啟動「文化遺產和全球變遷聯合倡議計劃」(Joint Programming Initiative on Cultural Heritage and Global Change, JPI CH)。
《植覺》系列作品,則是目前受到許多策展人與美術館關注的系列,如今年(2022)年,則參與了高雄市立美術館「野放途」的合展、「SDGs Art 2022- 氣候飛輪下的大地生息」展覽等,並多次與台灣、新加坡等藝廊舉辦個展。《植覺》系列作品,有著蒼勁的創作能量,以圖騰重複般的植物,紀錄大地的樣貌,更夾雜著多重動物、植物、外星人符號。似乎也反映著「植覺」系列作品是來自於童年對大自然連結,所產生的「直覺」,而同時,天地也是這一系列作品的母題,更是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