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中

黃敬中

1984年出生於台北市
2025 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學美術系碩⼠
2007 畢業於東海⼤學美術系學⼠

以炭為主要創作素材,不侷限於平面的立體表現、大小不一的木炭與筒形竹炭為其作品的獨特識別。刻意使用來自廢棄樹木竹林的修枝並經過窯燒火煉的竹炭木炭,將自義大利學到古典馬賽克技法,與台灣傳統剪黏工藝結合成為炭畫作品,灌注對於「生命曾經燦爛,遭遇火煉後的殘餘,再次豐盛生長」的哲思及循環永續的精神。期望未來創作方向能更深刻的討論及展現關於 “秩序/混沌都市/自然地質/宇宙” 等不同面向的主題。

獲獎
2024 2024 ⾼雄獎」入選
2024 2024 南島國際美術獎」入選
2022 「⽂化部第15 Made In Taiwan 新⼈推薦特區」
2022 「臺中市第27屆⼤墩美展」⼯藝類入選
2022 「彰化縣第23屆磺溪美展」立體⼯藝類入選
2020 2020 南瀛獎」立體與複合媒材類入選
2015 「⽂化部創業圓夢計畫」⼯藝組獎助

個展
2024 「烏有之地」, S7美術館台北台灣
2023 「⽌於無窮傳承藝術中⼼」新光三越信義A11, 台北台灣

聯展
2024 2024 ⾼雄獎」⾼雄市立美術館⾼雄台灣
2024 2024 南島國際美術獎」台東美術館台東台灣
2024 「友達光電邀請展」⿇布⼭林詠⼭館新⽵台灣
2024 「無限視界 Vision Impossible -視盟推薦展」福利社台北台灣
2024 Have Fun 暫時的靜謐居所」台中⼤毅老爺⾏旅台中台灣
2023 「我族榮耀  原客特展」國際原住⺠⽂化創意園區桃園台灣
2023 SDGs ART  斯⼟斯⼈盎然重⽣」政治⼤學公企中⼼台北台灣

藝術博覽會
2024 YOUNG ART KAOHSIUNG 2024  藝術多漾性」駁⼆藝術特區⾼雄台灣
2023 ART TAIPEI 2023, 傳承藝術中⼼」台北世貿⼀館台北台灣
2023 ART SOLO 2023  黯光傳承藝術中⼼」花博爭豔館台北台灣

公共藝術
2023 「⽣⽣」新⽵縣芎林鄉公所

品牌合作
2023 ART TAIPEI 2023  梅賽德斯賓⼠邁巴赫展區」台北世貿⼀館台北台灣

Artist Description

《在一顆小星星底下》#7

「在⼀一顆⼩小星星底下」系列,題目名稱來自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的詩歌,詩歌內容大意為人類為滿足需求向自然無限度的索取,在創造井然有序的社會同時又製造了難以控制的混沌,人們應為此感到抱歉及感謝。藝術家試圖將目光拉昇自宇宙,看著星球上的各種氣候景觀與地質景象,以謙卑渺小的角度反思這一切繁華與破壞、秩序與混沌、共融於衝突。

臨岸#2

當時間帶著迫力迎面而來,以不饒恕任何事物的姿態,用腐蝕的力量將一切歸還給大地。而那些能夠抵抗時間侵襲後仍保留著形態與光輝的事物,是能夠穿越時間無常考驗的無言之美。災難是時間顯化的方式之一 −火災、颱風、地震、戰爭、貪婪,真正的美麗往往是在經過無數次災難與時間淘洗之後留下的殘餘。時間摧殘著每一樣事物,但少數可以頑強地存留下來,並在這過程中變得更加純粹。這樣的美好是脆弱的,也是真正的永恆,它在時間的縫隙間散發著光芒,但最終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成為存在於虛無之間短暫的片段。

所繫何處 – 竹炭版

作品「所繫何處」是藉由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 諾拉「記憶之所」的概念 (“lieux de mémoire”- Pierre Nora),試圖以視覺化、紀念碑的方式呈現人類在遷徒的過程中,原始自然的家與城市的家,記憶、身份、文化疊合的矛盾狀態。從山林原野遷徒到城市,無論是因為政治、經濟、氣候等因素而遷徒,皆對人們在原鄉與新生地之間的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帶來挑戰。藉由表層炭化的木材與烤漆黑鐵,自然與工業彼此依靠的組起了高矮的框框,是人們對自然山林最初的回憶,也是人們最終所處的城市鋼構樓房。

《在一顆小星星底下》#3

《在一顆小星星底下》#5

《在一顆小星星底下》#6

《離開之前》

《25°04′N 121°31′E》